须知,无论是县试还是恩科,都由朝廷礼部亲自操办,这位礼部侍郎只需动动嘴皮,便能抹去他们奋力一生才拼来的功名头衔。
想到这,此前还趾高气扬的众人,纷纷夹着尾巴溜出衙门。
看着这些家伙惶惶而逃的摸样,礼部侍郎目光如炬道:"一群蠢货,难怪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,还在蝇营狗苟靠着教书营生。"
知府负手上前,看着重新清净下来的大殿,安抚道:"这些人就算博得功名又如何,不懂得拐弯变通,注定是井底之蛙!侍郎大人何需动怒。"
说着,知府又好奇道:"话说回来,这离经院当真如此神乎竟有一百五十多人通过了童生试"
礼部侍郎嗯了一声说道:"是的,起初本官也与你一样吃惊,但亲自阅过他们的卷子后,并没有发现任何端倪,这些八九岁的童生不仅文采斐然,文学功底更是一个比一个结实,不久后都会是我大周的人才啊!"
说到这,礼部侍郎又嘶了口气:"说实话,本官也很想知道,这离经院到底用了什么办法,竟然让一群出身寒微的孩童,摇身一变成为才华横溢的童生。"
"依本官的经验来看,这些孩童不出十五六岁,便能在恩科试中崭露头角!有一部分甚至能争一争进士名额,至于能否挤进前三甲,那就得看他们的造化了。"
闻言,一旁的知府浑身都是一颤。
须知,大周官场的铁律,进士及以上方可入朝为官,即便是靠着关系登上朝堂的官员,若无进士头衔压身,往后晋升以及前途都是极其困难的。
此前就有朝堂官员,得陛下赏识进入内阁,但由于学历不足屡屡被同僚轻视打压的先例。
由此可见,进士二字的含金量有多足,几乎是大周朝堂的入门槛。
而照礼部侍郎所言,在这群出身寒微的童生中,就有好一部分有望摘得进士头衔,这等成材率,委实是叫人震惊。
"噢,照此看来,这离经院的确有几道板斧啊!"
知府平复下心绪后,目光熠熠闪烁,显然是想到了自家那不成器的孩子。
这些平民百姓人家的小孩尚能有此造化,倘若他将亲儿也送入离经院,岂不是能延续家族荣光。
要知道,即便他是从四品的京师衙门知府,但并不代表权利能后继,他的孩子同样要通过科举一步一步涉足朝堂。
为了下一代的前途,这位知府大人暗暗做出了决定,就算多花些银子宝钞也无所谓,总比十年寒窗苦读最终只混能混上个秀才举人要强吧
一旁的礼部侍郎,显然也看出了知府的心思,于是便迈出步子,走近了一些,轻声说道。
"不瞒知府大人说,本官这有小道消息,听说这离经院的背后,是北凉李家,乃当朝大柱国北凉王李骁一手促成!"
另一边。
灰头逃窜的一众先生们,心知没法通过官府制裁离经院,脸上黑得比门神还沉。
县试一事,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师,这些孩童的父辈无不震怒。
大户人家还好说,培养下一代花出去的银子不痛不痒,但对那些没落寒门而言,非但银子心血打了水漂,希望也随着破灭。
他们本就比不过家底厚实大族,全仗着下一代能重振家族。
一想到那些寒微平民的孩子,抢替了自家小孩的名额,无不火冒三丈暴跳如雷。
"他娘的,老子缩衣减食,供家里的娃念书授业,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!这离经院算什么玩意一群贱民也敢来挑战我们"
"对!这离经院不亡,我等永无出头之日!"
"做了他!!!"
一时间,大片的寒门家族形成了阵线联盟,决意要找机会弄垮这座横空出世的离经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