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毕竟父母都是干部,见多识广,村里的许多事情他们或一人或多人来到家里,偷偷地与父母商量村里的棘手问题,当然他们不会明着到家里来,大部分都是趁黑夜来家里,把煤油灯点上,在炕上放一个吃饭的方桌,沏一壶茶沫,一说说到深夜,毕竟父母未被平反,他们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。
当母亲把想盖房但家里缺粮食的事一说,大队一帮人都坚决表示粮食问题,别发愁,这些大队干部,都各自分管着生产队呢,给哪个生产队长说句话,都没问题,一、三、五、十三生产队里余粮最多可先从一队开始借粮,一队不够。
借三队、五队、十三队的都没问题。
父母通过盖房、筹钱、筹粮,真正感觉到了同志情、家乡情,在人最困难时候无私帮助的宝贵,雪中送炭式情谊的珍贵,这与“文革”刚开始那两年相比,和那些年不被尊重的日子相比,己经是一个天,一个地了。
虽然有过不被理解的日子,有被村里人污辱,不被尊敬甚至辱骂的日子,但父老乡亲最善良的本质不会变,当你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,个个挺身而出,为你遮风挡雨,不计前嫌。
钱、粮都解决了,接下来还得把家里没出“五服”的在族里管事的人叫到家里来,再弄一桌与大队的标准一模一样的酒席,主要是商量这房怎么盖,是全砖的,还是里面是土坯、外面包砖的,是卧垒的,还是打斗的。
全砖房是当时最好的房子了,里里外外都是三七墙的砖,青砖的比红砖的好,有这个条件的一般都用青砖的,三七墙,一垒到顶,而且是“卧垒”的。
“卧垒”就是盖房时用白灰做浆,一块砖一块砖垒上去,这样费时费砖,但结实。
“打陡”就是盖房时把砖横着竖起来,这样可节省砖的使用量,一般“打陡”的房,里面是土坯,外面砖,外面一看象是砖房,其实里面是土坯的,条件一般的人家都是这种房,能盖上这种房就己经也不错了。
村里给说媳妇的媒人